查看第2展厅

对百济人的工艺技术与 宗教文化的重新认识 眺望生与死的文化碎片

第2展示厅正分3部分 展出百济文物

如想知道 请点击一下!!


在第1部分 迁都泗沘与王京文化中

通过当时的文物,可以了解百济决定将都城迁往泗沘(现在的扶余)后从迁都计划到王京文化中所展现出的 优雅大方的百济文化。

map

为什么 泗沘会成为新都城呢?

위성으로 본 부여군 전체

白马江和扶苏山形成的有利于防御的自然条件 + 作为海上交通要塞,以宽广的平原为基础的经济条件

展现王京文化的文物

  • 01 '首府' 铭瓦 - “首府”铭瓦
  • 02 银花形冠饰 -由陵山里古墓中出土,据说是 只有6品(奈率)以上的官吏 才能佩戴的冠饰。
  • 03 老虎形状的男用便器——虎子 - 高26.5厘米,长26.0厘米,为老虎竖起前腿,脸朝向左边,嘴张开的样子, 有把手,可用手提着走
1 2 3

观看关于圣王与泗沘都城的视频吗?


在第2部分 陵山里寺院与百济金铜大香炉中

展现百济威德王为父亲圣王在陵山里修建寺院的故事以及陵山里寺院中出土的各种文物,尤其是百济金铜大香炉中隐藏的故事。

王室的寺院——陵山里寺院 - 陵山里寺院所在的寺院遗址 位于扶余陵山里古墓群和扶余罗城中间。

왼쪽 - 부여나성, 오른쪽 - 청산성, 부여나성, 능산리사지, 능산리고분군, 부여나성 自1993年起,由国立扶余博物馆 实施了发掘调查,1993年和1995年出土了百济金铜大香炉和“昌王”铭石造舍利龛,具有了重要意义。


观看关于百济金铜大香炉的视频吗?


在第3部分 石头和木头上所刻的百济文化中

通过扶余出土的石头和木头上所记录的文字资料,为大家提供了解百济人社会生活文化的机会。

展现百济人的情操和贵族文化的 砂宅智积碑

1948年于扶余邑官北里路边被发现,“现高102厘米,宽38厘米,厚29厘米”字体端庄大方,展现了中国六朝时代 四六骈俪文的文体。甲寅年(654年) 修建寺院和塔,树立了碑石内容是叹息岁月如流水,想依靠佛教,很好地展现了百济贵族所享有的文化之一面。


第2展厅所展出的文物比现在所介绍的更丰富。

查看更多  click


这样 在第2展厅内可了解百济迁都泗沘后最凝练成熟的王京文化的各个方面。其结晶就是百济金铜大香炉。扶余出土了作为蕴含着百济人传统世界观和道教思想的东亚最顶级杰作——百济金铜大香炉等,为令全世界对达到相当高水平的百济的工艺技术和宗教文化进行重新认识提供了契机。

查看第1展厅 查看第3展厅 查看捐赠文物室